据爱嘉途消费者阿胖(匿名)介绍,在距离出发不到一周的时间接到这样的通知,其出游心情及原有计划都被打乱了。
与阿胖的遭遇类似,2月10日早上,多名消费者收到爱嘉途门店销售的通知信息。不少消费者已在第一时间拨打投诉电话,并赶往就近派出所进行报案处理。
“虽然已在旅游局备案,但走流程审查需要时间;去派出所报案,得到的回复是不予受理,并被告知此事属于合同违约,需要找法院受理。”除阿胖外,多名消费者几乎有着同样的遭遇。
在此情况下,为了尽快讨回已支付的团费,部分消费者已自发组织其“受害者群”、“维权群”等微信群。目前,相关微信群的成员仍在不断增加;据TBO观察,除消费者外,爱嘉途员工及其上下游供应商也陆续出现在该类微信群中。
更让阿胖糟心的,是护照被押地接社手上拿不回来。由于爱嘉途方面仍拖欠供应商业务款项未付清,不少供应商选择以扣押消费者护照的方式,要求消费者以原价或减去爱嘉途所赚差价的金额二次购买同款线路,方能拿回个人护照或按期出行。据悉,相当一部分护照被扣的消费者多为近期即将出发的游客,该部分消费者的紧张情绪较为明显。
“我已经交过钱了,为什么还让我来交?”针对此举,微信群里多名消费者均表示不满和质疑。
另据多名消费者向TBO反映,为了应对当前进展缓慢的现状,微信群中多方主体正在积极商讨后续维权事宜。据了解,多位员工已表态将进行劳动仲裁,部分消费者也已在自发商讨和组织后续维权事项。
“我们不要求他们赔偿更多,只想要回自己的欠款。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要求。”阿胖的这句话,得到了很多群友的响应。
爱嘉途来广营门店员工笑笑(化名)告诉TBO,2月9日晚上,她接到门店通知第二天放假,并没有在意。2月10日一早却被批发商电话叫醒,要求她通知手上的游客再交一份钱才能出行——“因为批发商没有收到团款“。目前,公司员工的工资事宜,她还没有收到通知。
而爱嘉途的供应商也开始躁动,尽管爱嘉途“结款慢”已经广为人知,但大家不曾想到他们“宣布破产“如此之“干脆”。一位受影响不大的批发商凌峰(化名)告诉TBO,他们和爱嘉途协议签署的是团后月结——但是其2017年6月的款,一直到12月才结算,而且是2018年1月才可兑换。
而更多损失金额较大的供应商目前还在紧急处理游客事宜,暂时不愿发声。
有业者铃山(化名)告诉TBO,春节期间出行游客多,批发商不仅没有收到团款,还已经预支了机票、签证等费用,让不让游客出行损失都已经无法挽回。他认为,通过直接对接消费者,让未出行的消费者再次支付费用后出发,是合法行为。
“这一代做旅游的真特么苦逼,不仅有同业无底线竞争,还被上下游无底线挤压。”凌峰表示。
当然,因为爱嘉途倒闭而行程受影响的用户,也许很难对批发商的苦水表示同情——反倒是在爱嘉途已经“缺位”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矛盾将愈演愈烈。每一方都想尽力降低自己的损失,一场激烈的冲突在所难免。
根源依然成谜
如今,爱嘉途的倒下已成事实,但业界对此的疑虑尚未解开:这家旅行社究竟是怎样崩盘的?
据了解,在传统旅行社门店逐渐被市场淘汰的背景下,爱嘉途曾试图打出一套全新玩法:从其他旅行社那里采购产品,然后通过在家乐福、欧尚等超市卖场内开设门店,将产品以快销的方式进行售卖。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爱嘉途总经理洪喆看来,他们只需要“把家乐福的客流转化为自己的客人就可以了”。 “我们有一套B2B平台系统,产品提供商将产品上线至后台系统,客人就能在六屏同显的电视幕墙上,实时获知产品信息。” 而售货员的任务,就是将后台库里的货售空。
为了转化率,爱嘉途也曾尝试更为“激进”的卖法。“我们在2015年7月预售过三个邮轮的1500间房。先将所有阳台房卖4999元,以买一送一的形式来卖,400多间房一下午就卖没了;后面以同样价格推出的海景房,也在两天卖掉了;最后的内舱房也是按4999元卖掉的。”
据悉,爱嘉途同期还推出市场独家“买1赠1及1+1搭售产品”,流水破千万。另据其官网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六千多万,人均消费3888元,营收同比增长131%。
也正是针对这一数据,有业者质疑爱嘉途“旅游超市”的商业逻辑是否成立。“几十家店才做出6000万营业额?”业者西风(化名)表示,“如果单店销售毛利8%,员工成本按30万元/年,场地成本费按20万元/年来计,除去多项成本,单一门店的年交易额要做到750万-1000万元才行。这样看其经营可能存在问题。”
此外,爱嘉途也曾尝试推出高端旅游线路,如太空旅游计划等;2016年下半年,其还与世航文化公司签订《俄罗斯米格29太空游》项目北京总代理。种种动作的背后,或许都是为了进一步打破线下门店的数量限制、提升流水规模——这也可以从爱嘉途2017年的计划中略知一二。
公开资料显示,爱嘉途计划继续提升门店数量,并通过月度店庆、特卖会及异业合作等形式,更好地进行供应商产品销售——2017年初,其甚至将国内、东南亚、海岛、欧洲、澳美非等产品,以最低低至1元的价格进行拍卖,并免费赠送维京游轮船票。
经营存在问题,却难以停止低价策略+规模扩张,爱嘉途的资金链紧张或许就是个很自然的事情。而多位业者在和爱嘉途的合作过程中,也逐渐对此有所警觉,业者清道夫(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网络异常取消重新上传
据多位业者介绍,爱嘉途与供应商的结算模式是“团后月结“。“所谓月结就是,比如2018年2月有客人预订了2019年1月的产品,爱嘉途会在2019年2月才将款项付给你。相当于这笔钱在他手上停留了12个月。”清道夫透露,资金被把控几个月的都有。但即便如此,供应商也愿意与永利合作,“因为爱嘉途确实有客人。”
但更严重的问题随之出现了,这让清道夫在一年前直接与其终止了合作。“那时爱嘉途的问题不仅是所谓的月结,还出现了延期付款的情况。”清道夫向TBO表示,“你想想,我们都是一人几万的单子,如果收了2个人就是4-5万,4个人就是10万,风险如何承担得起!”
但爱嘉途今天的结局还是让人意外。在西风看来,爱嘉途的门店经过几年发展,北京直营门店达到30家,也还是不大的规模。“尽管知道他们做不大,但他没想到如今会垮掉。”
清道夫猜测,爱嘉途在2016、2017年或许就出现了资金流转方面的问题——至于资金流向,多位业者表示,并不排除其依靠现金流进行投资的可能;但压垮爱嘉途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现在还无法给予断言。
从事旅游行业25年了,作为一个老兵看尽了行业的荣辱兴衰,近10年来开始做旅行社行业的管理研究,因为太热爱这个行业,所以一直在坚持,并且依然充满信心。今天要表达一些我关于旅行业目前的现状分析,希望和业者共同探讨学习,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言还请包涵:
一. 关于平台端的OTA电商:上一篇微信已经提到老大携程、去哪儿等垄断企业的捆绑销售问题,虽然是商业道德的缺失和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但也可以看出旅行服务企业面对航空公司统一取消或减少代理机构佣金的无奈应对;同程和艺龙在资本方的推动下合并及谋求在香港上市,与此同时途牛在联合创始人严海峰率队出走后的发展方向也让人关注,谁将在携程之后称雄?毕竟在线旅游只有老大和老二,第三已经形同鸡肋,还有个驴妈妈,目前研究了解不多。随着旅游投资风口的变化,自2012-2015年兴起的以尾单及预售为主的小电商如爱旅行,麦兜旅行、淘在路上等一批创业公司相继破产。关于OTA,以及以穷游网和刚改名称的马蜂窝为代表的UGC网站发展前景如何?还有以八爪鱼和旅游圈为代表的B2B分销平台等等,今天不多聊这些。
二. 关于产品端的出境游批发商(国内游由于基本已经没有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且批发商过于分散,虽然有些特色和资源,但基本没有代表性,在此不予详述):全国或大区域范围的欧洲、美澳、中东非等出境游批发商格局已定,后来者基本没有机会。口岸化的批发商以东南亚,日韩,邮轮包船等跟团游产品为主,但盈利状况堪忧,仅江苏市场就有南京、无锡、常州、扬泰、南通、盐城、淮安、徐州、连云港9个城市在飞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包机,批发商疲于切位销售,春节和暑期旺季都很难赚钱,淡季却似乎越来越长,机位只能亏损严重,所以才会有尾单频出。而OTA凭借巨大的平台流量优势和资本价格补贴,把批发供应商牢牢控制,客人在线上有时甚至可以采购到比批发商结算价更低的价格,而批发商还得忍受OTA们3个月以上的账期,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旅游行业多年的恶疾-三角债,以及把公司现金流去投资金融成为了压倒批发商的最后一根稻草,仅在欧洲线路上就有2年前的*杭假期和这两年在上海“异军突起”的欧洲导游出身的谢老板相继倒闭。
三. 关于渠道端的零售门店商:昨天宣布倒闭的永利爱嘉途就是残酷的事实。现状是:门店已经不是流量的入口。在南京,一家像样的门店的房租、人员、宣传促销等成本不会低于60万,以8%的零售毛利率来计算,至少要年营业额过800万才可以盈利,这使得旅行社的直营店经营压力巨大。还是以南京为例,注册旅行社超过500家,加上营业部和门店应该不会低于1000家,而其中加上国中青几家传统大社,盈利的直营门店不会超过50家。其余的基本都是以降低总部成本为目的,采取加盟店的形式存在(这里不延伸讨论旅游加盟店这一模式)。当前的自营旅游门店,基本只是充当了品牌露出和产品展示及签约的作用。直营门店只有在品牌宣传到位,口岸化产品配置齐全,内部操作管理流程顺畅的情况下才会盈利,需要时间和付出。
四. 关于行业未来和定制游:行业正在走向垄断 — 这是我的判断,综上所述,无论是OTA还是批发商,后来者基本没有机会,除非你有马爸爸。纵观行业大咖们,垄断中国在线旅游的携程要承受客户的道德审判;那些上市旅行社企业的报表也就只能看看,你把中国国旅的免税店业务剥离,还有中青旅的乌镇并表业绩拿掉,旅行社板块还剩几毛钱利润?去年以来股价一路下跌的众信,还有最近各种传闻继续停牌的凯撒,尽管都是翘楚级的旅行社集团,但也是如履薄冰,不进则退。所以,大️有大的压力和烦恼,在这里不展开讨论,反正俺不是上市公司的投资人和CEO。还是来研究下中小旅行社如何继续生存或者转型升级:随着直营门店的经营成本越来越大,小而美而专的定制游从2016年起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了,这也算是供给侧改革的结果吧。走马观花的跟团游越来越被80-90后摒弃,而手续烦杂且体验度良莠不齐的出境自由行也并不适合大多数的国人,于是经过领先者脱胎换骨的“小包团”又重新受到了市场的热捧,这标志着旅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观光跟团游阶段(和不同的陌生人去同一个地方玩)— 休闲包团游(和同一批人去不同的地方玩)— 体验定制游(和自己喜爱的人去体验与众不同的玩)。行业新涌现的各家定制游公司都是特色鲜明,有从体育运动切入的,有以自驾摄影为卖点的,当然还有奢华定制这一细分市场,这也是我坚定看好的领域,目前在中国还是处在成长期,预计奢华定制旅游在未来5年会有10倍以上的增长,而北京、上海及华东是主要客源地,将有希望出现奢华定制游的独角兽。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关于我们:
发起人孙春光 学历: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保送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 。
现担任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EMBA联盟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左右逢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爱投(ITOU)高管会创始发起人;IT高管会创始发起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