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渡过汉水,抵达了襄阳,这时文聘才来拜见。
曹操不很满意,就问:“为何这么晚才来呢?”
文聘回答道:“之前,我不能辅佐刘荆州一起侍奉国家;现在,刘荆州虽然病逝了,但我还是想固守汉川,保全荆州。生不负刘氏孤儿,死不愧于地下旧主。但势迫如此,实在惭愧,有何面目早来相见。”
说完,文聘流泪不止。
曹操也为之感动,说:“仲业,真忠臣也。”
曹操以重礼相待文聘。
之后,曹操调拨军队给文聘,命他与曹纯一起去追赶难逃的刘备,并与刘备集团大战于长坂坡。
长坂坡之战,曹纯率领的是曹操的虎豹骑,那可是最精锐的部队。
文聘协助曹纯一起作战,就说明了曹操派给文聘的也是精锐,这看出曹操对文聘的信任。
长坂坡之战中的文聘
在正史中,文聘在长坂坡之战中的表现,没有任何记载。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中,却对文聘有着墨,而且说得很有意思。
魏延只管招呼玄德军马入城。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聘么!”魏延大怒,挺枪跃马,便来交战。两下军兵在城边混杀,喊声大震。
刘备得知曹操南征,刘表次子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于是急忙南逃。
路过襄阳,刘备大喊刘琮打开城门让其进入,刘琮害怕不敢开门。蔡瑁、张允来到城门之上,呵斥军士乱箭射下。
就在此时,城中魏延率领数百人来到,大骂蔡瑁、张允是卖国之贼,然后轮刀砍死守门军士,开了城门,并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就在魏延招呼刘备入城之时,大将文聘飞马赶到,大喊:“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次!认得我大将文聘吗?”
于是,文聘与魏延大战在一起。
刘备不愿入城,引领部属、百姓离开襄阳大路,望江陵而走。
看不见刘备入城,魏延不敢恋战,自己投奔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罗贯中安排这么一个场景让文聘出场,为得是给之后长坂坡之战做铺垫。
但这事得先说道说道。
魏延本也是刘表手下将领,他认为刘玄德是仁德之君,就奉迎刘备入城为主。
但文聘认为,既然幼主刘琮已经归降了曹操,再违背刘琮之意投靠刘备就是背叛。
人各有志,在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时刻,做出选择,这很正常。
但抛开曹操、刘备的恩怨、人望不说,就魏延、文聘的选择而言,文聘是忠义之人,魏延是卖主求荣的行为。
作为部属,不管主公做出何种决策,无条件服从那才是忠臣。如果认为主公的抉择不正确,或者是不符合自己的意愿,从而选择对抗,哪有忠义可言?
接下来,就是长坂坡之战,进入了题主的话题了。
玄德死战。正在危迫之际,幸得张飞引军至,杀开一条血路,救玄德望东而走。文聘当先拦住,玄德骂曰:”文聘羞惭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
曹操派遣文聘与曹纯一路追赶,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备。
刘备死战,但难以脱身,幸亏张飞赶来,杀出一条血路,救出刘备,往东而逃。
此时,文聘当先拦住了去路,情急之下,刘备骂道:“背主之贼,尚有何面目见人!”
闻听此言,文聘羞愧满面,引兵自投东北去了。
这就是题主所言,文聘不敢下手,狼狈逃走的桥段。
文聘为何不敢下手呢?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赤壁之战战败后,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控制北方军队,驻守江北,赐爵关内侯。
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多次击败荆州关羽。东吴孙权率数万军队来攻,文聘用空城计之法,逼迫孙权知难而退。
陈寿给予文聘的评价是:“名震敌国”。可见,文聘也是一位能够独镇一方的大将。
就是这样一位智谋双全的大将,为何就怕了刘备呢?被刘备一句话就骂跑了呢?
文聘害怕,绝非是张飞在刘备身边护驾,是因为刘备骂功了得。
据笔者了解,刘备打小就不是听话的好孩子,但只打人不骂人。但自从请出诸葛亮以后,跟着就学坏了。
在罗贯中笔下,诸葛亮骂功了得,骂江东群鼠,骂王朗。特别是骂王朗,直接把王朗骂得口吐鲜血而亡。
这个功夫被刘备学得,一顿骂就把文聘给骂跑了。
长坂坡之战,刘备可谓是狼狈得很。在刘备的字典里,只有更狼狈,没有最狼狈。
但刘备的最大本事是打不死的小强精神,而且嘴还很硬,从不服软。
华容道时,曹操直接就给关羽跪了,但刘备在长坂坡,而是直接开骂,这就是刘备与曹操截然不同之处。
关羽是忠义之人,曹操有求于他,就给他下跪;文聘也是忠义之人,刘备有求于他,不是下跪而是开骂。
如果曹操在华容道遇到关羽时大骂:“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孤待你不薄,你却想把孤赶尽杀绝。”关羽听了,会如何呢?
如果关羽说:“不好意思哦,此一时彼一时也,各为其主呗。”那老曹又会做啥感想呢?
幸好刘备大骂文聘仅仅是老罗的一厢情愿,不管刘备啥事。否则,刘备恐怕无法做人哦!
文聘忠于刘表父子,刘琮投降了曹操,文聘就得忠于曹操,何错之有呢?
如果文聘真的是与刘备面对面,笔者认为,文聘绝不会手下留情。
如果曹操派出去的人,都这个德性,刘备还至于在长坂坡如此狼狈吗?
长坂坡之战,真正狼狈的是刘备,他又是抛下妻子儿女,仅仅带着诸葛亮、张飞数十骑逃走了。如果不是赵云,阿斗就不存在了;如果不是张飞断后,刘备恐怕也挂了。
老罗之所以这么安排,不过是图个口舌之利,给刘备搓搓粉而已。
骂一个忠义之士,实在是不厚道。
笔者认为,老罗安排的这个桥段不是很好,有损刘备仁德的形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